何申
日本电影《追捕》里,犯罪分子发明一种药,让受害者吃,然后说“你往前走,前面是蓝蓝的天”,那人就乖乖从楼上或屋里跳下楼摔死。镜头画面惨烈,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。
前一阵,各地屡屡有官员坠楼,有在家的有在办公室的,此外,还有坠桥溺水的。死的地点形式不同,但相同的是诸人死前都无征兆,该干什么干什么,开会讲话、检查工作、上班办公、下班行走,跟常人无二样。突然间,就像谁在暗中发出指令,他们紧走几步,就奔向蓝蓝的天上或滔滔的水中去了。这让人突发奇想,莫不是当年看《追捕》看多了,他们在演续集?
《追捕》是1978年在国内上映的,还有《望乡》《狐狸的故事》等。要说当时看这些电影看得遍数最多的,是现今60岁以上的人,看得都能大段背电影人物对白,但没见谁坠楼跳河。反倒是当年十来岁的小孩看也看不大明白,有人现今高就了,却学了电影里的行为。
怎么回事?谁都明白。电影拍续集难,在续集中当角色,更难。人家高仓健都不演,你却演,得,就这么结果。
当年放映的日本电影中,还有两部片子挺刺动人心的,《砂器》表现的是一个奋斗有成的青年音乐家,为了前程,极力隐瞒年少时与得麻风病父亲在一起的历史。一旦收留过他们的人来找他,因怕旁人知道自己的身世,他就杀了恩人。
《人证》讲的是一个身处上流社会的女人,杀了从美国前来寻她的亲生儿子。原来,这女人在二战后与一驻日本的美军黑人同居并生一子,后父子回美国,女人在日本又嫁人,经过奋斗有钱有名。不料黑肤色的儿子突然找来,想到会影响她的声誉,她竟动了杀机。
《追捕》更多是动作加爱情。《砂器》《人证》是推理侦探。从视觉上,《追捕》好看。从内涵上讲,后者有深度。不过,当时我们这里文革刚结束,受生活水平的制约,很难想象富起来后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。
这些变化,现在由一些身在高墙内的人自己讲述出来,除了时间地点姓名不同,经历几乎是相同的:家庭贫困,个人奋斗,崭露头角,政绩卓然,放松警惕,女人金钱,违法乱纪,越陷越陷,东窗事发,国内蒸发,国外逃亡,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人在高处的感觉原本很好。摘星台拜将台,借东风也得筑个台〔坛〕。千金女儿住绣楼,千古诗句出自黄鹤楼。住宾馆,高楼一望无际,想开窗,只能开一条缝。那年冬天在北京开作代会,饭店房间内太热,窗户又不能大开,好多代表都开着房门睡觉,像到了夏季。宾馆有经验,没有热死的,只有摔死的。宾绾越高级窗缝越小,或者干脆全是玻璃没窗户,温度大小由空调解决。再者窗外多雾霾,开了不如不开。
说来抑郁者心地也善,不卧轨不撞车,不给他人找麻烦,只求自身解脱,一跳了之。其家人说,一把没抓住,就走了。而心里有病的官员面对蓝天,百思而无良策,只好上天去求了。一脚迈出,就彻底清静。岂不知,身后又留下多少谜——擦玻璃失足……
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
独下高楼,魂魄休。
(编辑:李冉)
乐投米兰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1.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乐投米兰日报”、“来源:乐投米兰晚报”、“来源:乐投米兰网”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,版权均属于乐投米兰日报社和乐投米兰网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乐投米兰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.本网未注明“来源:乐投米兰日报”、“来源:乐投米兰晚报”、“来源:乐投米兰网”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,并自负相关的法律责任。
3.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与乐投米兰网联系。